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1章惊人
毓庆宫的詹事府也不是吃素的,查来查去就查到了江南的大粮商身上。
然后经由大粮商,查到了江宁织造曹寅。
曹寅是皇上的奶弟,也是皇上的心腹,更是给皇上私库搂钱的耙子。
詹事府查到曹寅立刻停手,太子却强硬要求继续查。几经周折终于拿到了曹寅与江南大粮商勾结,故意打压粮价的证据。
为了给京城百姓一个交代,太子事先没有跟任何人商量,直接在朝会上将此事捅破,引起轩然大波。
康熙气得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其实曹寅所为,正是康熙授意。
目的并不是太子所说的买低卖高赚差价,而是为了平抑江南粮价。
今年春旱,粮食减产,江南就有粮商搞起了囤积居奇那一套,企图推高粮价,牟取暴利。
康熙早料到会有这一天,便传密旨给曹寅,让他那边放出丰年囤积的粮食,平抑粮价。
江南那边的高粮价还没起来,便有大宗粮食入市,有效维持住了江南的粮价。
奈何曹寅没有把握好时机,放出粮食的时间有些早,虽说有效平抑了江南粮价,却也造成了谷贱伤农的事实。
若再晚些,等到朝廷收完税赋,就不会给百姓造成困扰了。
康熙也气曹寅和李煦办事不力,可密旨是自己下的,出了岔子也只能一床被子掩了。
算是功过相抵。
谁想太子浑浑噩噩好几个月,忽然清醒一回,就把这事给抖了出来。
逼得康熙不得不挥泪斩马谡,贬了曹寅的官,将李煦削成白板。
密旨的保密程度很好,没几个人知道,可曹寅是谁满朝文武心里都有数。
查到曹寅,就该停手,奈何太子偏要顶风上,亲手打皇上的龙脸,实在不明智。
见皇上沉着脸处罚曹寅和李煦,明珠唇角抽出一个微笑。
索额图暗骂太子一声“愚蠢”,只觉心力憔悴。
这时四阿哥站出来给曹寅和李煦求情,条理清楚地分析了整件事,认为此二人可功过相抵。
又站在太子的立场,盛赞太子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一通稀泥和完,正中康熙下怀,两边都不得罪,完美解决了这次的危机。
最后康熙采纳了四阿哥的意见,只罚了曹寅和李煦的俸禄,又违心地夸了太子两句,这才作罢。
回到乾清宫,康熙叫暗卫过来问话:“查到四阿哥与隆科多私下密谋的证据了吗?”
暗卫摇头:“目前没有。”
想起刚刚在朝堂上四阿哥出面为太子解围,康熙摆摆手:“将人撤了吧,不必再查。”
退朝之后,四阿哥跟着太子回了毓庆宫,身后紧紧跟着詹事府的两位詹士孔郭岱和陈廷敬。
“太子,曹寅是皇上的心腹,他的所作所为全都是皇上授意。”这一点满朝文武皆心知肚明,孔郭岱不信太子不知。
陈廷敬也说:“即便太子看不惯曹寅,想在朝上参他,也该事先给臣等通个气,让臣等早做准备,以为策应。”
今日若非四阿哥出面解围,太子不但把曹寅和李煦都得罪狠了,还会惹皇上不悦。
太子不以为然:“两个奴才而已,爷不放在心上。”
孔郭岱还要再劝,被陈廷敬扯了下袖子,心中叹息一声,告辞离开。
“二哥,今日朝堂之上确实凶险。”曹寅和李煦是奴才,不足为虑,但皇上的脸都青了。
所有人都觉得太子蠢,四阿哥却认为太子仁义又孝顺。
只不过参奏曹寅和李煦的方法太直接,让皇上都有些下不来台。
“我自然知道凶险,可错了就是错了,不能因为主意是主子出的,就不追究奴才办事的过错。”
太子也有自己的一番道理:“若助长此风,将来底下的奴才们全都阳奉阴违,朝廷岂不乱了套。”
觅光 [刑侦] 南枝别意琛琛既 禁止觊觎漂亮监护师 园长他风韵犹存[星际] 失忆后清冷教授又娇又软 我带付丧神建设一个家 小影卫穿成幼崽后爆红了 穿越佐助:开局娘胎对话鸣人 貌美大师兄拒当万人嫌 我是警员,专破灵异案件 成为三个大佬的攻略对象后 古代小夫妇在八零 匹配对象是兽人大佬 逼我剜骨断亲,又哭着求我回来? 我们不可能破镜重圆 软饭吃吗? 七零千里姻缘一线牵 神豪:变态加疯狗,全球到处走 等级突破亿万级,全宇宙被我吓尿 废土兽人治愈师
...
...
看多了玄幻形的网游,是不是觉得索然无趣,要不要换换新口味?数百年前,空间出现了碰撞,一个全新的文明出现在了联邦的面前,当坦克和士兵无法阻挡‘异界人’入侵的时候,主宰出现了,他仅仅用一掌毁灭了一个城市。没有人知道主宰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但无论谁都开始对抗因为主宰而疯狂了的世界。时隔多年,异界人已经遗忘了对于主宰的恐惧,联邦的土地再一次的充满了诱惑,而联邦也产生了更大的变化,他们随时都能够反击甚至取得胜利在这样的背景下,异界终端的联邦迎接来了第一批玩家。PS求点击,求推荐,求打赏,求赞,求更新票,求评价,求订阅,求月票,求爆发,求万更,求逆天,求不是人,求打破世界,求冲破太阳系,求称霸异界,求冲破银河系,求征服宇宙...
一场惊天重生,他回想起前世之屈,百宗陷害,陨于万兽潮。今生归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杀蛮兽,屠百宗与百族,前世天下皆负他,如今却他只能只手遮天,扭转乾坤,雪洗前世之屈。...
...
本套装共五卷,分别为李致文存我与巴金李致文存我的书信李致文存我与出版李致文存我与川剧李致文存我的人生(上下)第一卷我与巴金回顾了在与巴金六十多年的接触中,李致对巴金为人的不少独特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他心目中的世纪良知巴金。第二卷我的人生回顾了李致九十年的人生,以随笔的形式记述的人生往事,既是个人的历史,也是时代和社会的缩影。从读小学时为抗日战士捐寒衣,青年时期参加学生运动,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成渝两市做地下工作。后来,李致在共青团大学区市省和中央机关多个岗位工作,在改革开放初期,回到四川,为四川出版振兴川剧和文艺工作作出贡献。第三卷我与出版详细回顾了四川出版业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上世纪7080年代,四川出版异军突起,时任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的李致,带领四川出版积极创业,率先突破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方针的束缚,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推出了一系列品牌丛书,在全国有极大影响。第四卷我与川剧则回顾了这一段历程,从中也可看出川剧发展的辉煌历程和波澜起伏。1983年至1991年,李致任四川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日常工作。他参与制定每一阶段的规划与任务,组织全省川剧汇演和调演,带团到北京上海以及欧洲日本等地演出,积极推动川剧创新发展,与不少川剧人成为知心朋友。第五卷我的书信则收录了李致与巴金的诸多书信,还有曹禺张爱萍李又兰戈宝权冯骥才刘绍棠严文井陈白尘张乐平柯岩茹志鹃秦牧周克芹等名家的书信,留下丰富又珍贵的第一手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