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大长公主在当今皇上与其他兄弟争夺皇位的时候,聪明地没有站队卷进去,所以皇上登基之后的大清洗她幸免于难。在先皇的众多子女中,大长公主这个长姐和皇上的关系也算不错。温晴破格被封郡主,固然是因为皇上要笼络温家,但也有皇上看大长公主面子的意思在里头。但这种姐弟之情是不可能凌驾于江山社稷之上的,所以当皇上接二连三接到弹劾大长公主以及其儿子胡作非为,民愤极大影响极坏的奏章之后,立马将大长公主叫到宫中训斥了一通,其两个儿子也着令刑部收押稽查。
大长公主还真是有手腕,居然请动了宗人府的左右宗正来替自家求情,打算赔一点银子给苦主然后放出自己的两个儿子。左右宗正都是上了年岁的长辈,胡子一把地缠着皇上一通唠叨,无非说因为当初的夺嫡之争以及此后的陆续清洗,先皇子女所剩不多。若是皇上连长姐都不肯宽恕,恐怕会落个寡恩薄情的名声。
皇上碍于辈分不好不搭理,只好耐着性子听了半天,可能心里也觉得老头子说得有几分道理。可是又顾忌民愤以及朝中其他官员的反应,左右为难摇摆不定。宫中有人一透露出这个消息,王明达便觉得不妙,往后拖下去皇上的怒火只能慢慢消弭,到时候大长公主一家就可以安然度过这次危机了。得赶紧让姚舜英找机会接近大公主,再添一把柴无论如何要彻底击垮大长公主。
大公主受其婆婆的影响,对珍珠很是偏爱。但凡珠光宝气来新货她总会光顾一番的。照说像她这样的人想买哪家店里的东西,一声令下人家不得巴巴地送上门去由她挑。不过珠光宝气毕竟是东胜州人开的铺子,东胜州可不像其他州府,颇有几分桀骜不驯的劲头在里面,大锦朝廷也不想花费银子造大船去征讨它,只要它面子上归顺就行了。所以大公主不好对珠光宝气的掌柜颐指气使,指手画脚。何况买东西图的就是那气氛,置身于满大厅的珍珠头面当中挑花了眼的感觉实在是美妙。
姚舜英要提到大长公主在大公主府陷害自己的事情。肯定不能巴巴地上门去说,得装作不经意地样子说漏了嘴,诱使大公主自己去查。为了制造与大公主巧遇的机会,趁着即将过年的机会加上一大批新品上架,姚舜英让姚子充模仿后世商家的促销手段搞了一次活动,大公主在头一天便兴冲冲地来了。
姚舜英有心要引起她的注意,事先准备了一套材质最好款式最新颖的头面在那里把玩。果然大公主一看到那套东西便眼冒绿光,将游氏拉到一边问还有没有这样水平的东西。游氏说有是有,不过要征得姚舜英的同意才能拿出来。大公主很是不解,游氏悄悄告诉她姚舜英的那套头面是姚舜英自己设计的。然后很自然地安排两人去后面房间挑选相商。
游氏按照事先商量好的。搬出许多珍珠首饰给她二人看。然后借口外头展厅人手不够自己得出去看着,让姚舜英伺候着大公主挑选。姚舜英非常自然娴熟地给大公主做着介绍。大公主笑道:“王三奶奶何时与珠光宝气的掌柜这般相熟了,不知道的还当你是这儿的掌柜。”姚舜英呵呵笑道:“真要这般说也不算错,这珍珠馆的老板正是家兄。游掌柜是妾的二嫂。”
大公主双眼大睁:“不会吧。人家不是都说珠光宝气的老板是东胜州人士,怎么会是王三奶奶的兄长呢?”“此事说来话长。”姚舜英将自家兄长的故事还有兄妹如何相认细细说了一遍,大公主听完很是感叹了一阵子,恍然大悟道:“我就说上回我婆婆生辰,我来买没见着,可王三奶奶偏就碰上了那样成色的两颗大珠子,原来你们是兄妹,好东西自然是留给自家人了。只是往后不可这般藏私了,我又不是不给银子。为何不卖好东西给我。”
姚舜英赶紧道:“家兄既然开门做生意,自然是要将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卖给顾客了。”大公主撇了撇嘴:“话倒是说的好听,你这一套你嫂子怎么不摆在外头卖啊。”姚舜英道:“这是妾自己画的图纸然后让哥哥叫人照样子做的。我这套白色的大公主不是买了类似的,倒是另外一套粉红色的更好看,您看看瞧不瞧得上。”
果然大公主一看到那套粉色珍珠头面便爱不释手。一下便说自己要了。两个人又将游氏取来的其他东西逐一品评把玩。那条放在显眼处的粉红珍珠手串果然被大公主多看了几眼,拿在手上试了一通后说是要买回去送给自己的外甥女。姚舜英皱了皱提议她不要买这个,大公主莫名所以:“这手串分明很好啊,我妹妹家的大姐儿过年便十四该是挑选夫婿的年纪了,花儿般的女孩子戴这个正好,颜色合适又不像我这一套这么奢华。”
姚舜英道:“不是这东西不好,而是妾一看到这东西便想起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这事情还牵涉到……”姚舜英说到这里忽然捂住了嘴巴,一副说露嘴的模样。大公主正听得认真姚舜英却不说了,不由不满道:“牵涉到什么,你说啊。”姚舜英不以为然地道:“真要说出来,此事还是发生在大公主府,只是不算什么大事且已过了那么久,提它做什么。”
“发生在公主府?你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姚舜英苦笑道:“看来今日是非说不可了。其实也就是一个玩笑罢了,说说也无妨。”接下来她尽量以平静的口吻说了那天的事情。大公主听完脸色很不好,沉声问道:“王三奶奶还记得带你去那小屋的两个婆子的长相不?”姚舜英低头想了想:“嗯,一个矮胖,四十几岁的模样,说话嗓门较大。另一个比她高一点,五十来岁吧,左边脸上有个大黑痣。”
大公主认真道:“王三奶奶记清楚了是这模样的?”姚舜英点头道:“应该不会错。因为那日妾起先不知道是玩笑委实吓坏了。幸好那女戏子上哥哥这里买了与这条粉红色珍珠一模一样的手串,嫂子又跟我提起过这戏子看着像男子。不然我真得被吓死过去。没想到大长公主一把年纪了也爱搞恶作剧,偏生您府上的妈妈们又那么一本正经地配合她。不过也怪我自己蠢笨,试想您府上后院哪会有陌生男子闯进去。这要传出去您家不是丢大脸了,女眷们颜面何存啊。”
大公主脸皮肌肉僵硬地笑道:“我这大姑姑自来就是这么促狭的一个人,王三奶奶不要怪她才是。”姚舜英抿嘴笑道:“妾哪里会怪大长公主,她老人家辈分高,拿我开一下玩笑那是瞧得起我不是。”大公主干笑道:“那是那是,便是我和妹妹也没少被她作弄过。”接下来两个人又扯了一通首饰衣着,大公主便拿着自己买的东西回去了。
“妹妹,事情有把握不?”游氏等大公主一走便闪进来问。姚舜英笑了笑:“嫂子等着听好消息吧。”
大公主回去怎么审问那两个婆子不知道,但是她进宫找皇上告状的话王家人却通过内侍打听得一清二楚。大公主说了好一通话,总结下来无非是三点:大长公主的手伸得太长,连自己府上的人都叫她收买了想起来就可怕;大长公主做事太过分,居然算计起昌国公府的儿媳妇来了,若是昌国公知道此事将会作何感想;温晴觊觎王家三郎之事,京中高门之间已经有人在传闲话了,王家三郎与原配发妻感情深厚大长公主却唆使王二夫人拆散人家夫妻?为了不让丑事败露还是及早给温晴指婚,最好是嫁到京城之外的人家去。
大长公主这个同父异母的长姐和自己疼爱非常的女儿之间,皇上肯定是倾向于自己的女儿。不过皇上还是没有偏听偏信,为了弄清事实真相特地将王家人叫到跟前询问。王文靖头次面圣表现得初生牛犊不怕虎,该说的话都说了,证词证据也呈上了。昌国公兄弟则在一旁做出诚惶诚恐想制止而不敢的模样,给皇上一种经历了大劫难之后胆战心惊畏惧皇家人士的感觉。
皇上看着王家兄弟的神态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初齐国舅奏报王明达里通外国背叛朝廷的时候他就心里疑惑,可是那时齐家势大他不敢深入调查,结果害得人家满门含冤死的死散的散。眼下昌国公因平叛立下汗马功劳,恢复了爵位,可人家一家子也成了惊弓之鸟,被大长公主欺负到头上了都不敢吭声。
皇上由文氏和大长公主的所做作为想到了自己的母亲齐太后,姚氏的可怜尴尬则让他想到了原配郭氏。王三郎与那姚氏便跟自己和郭氏当初一个样,可惜自己无能没能护住郭氏,人家王三郎为了发妻能不管不顾,皇上自叹弗如。看着王文靖是越看越顺眼,随便考校了一番,发现这个生长在乡野的年轻人居然还有些水平,心里一高兴,随口便赏了个举人出身。
至于大长公主,年老失德教子无方,往后还是在自己府中思过反省,没事不要出门了。两个儿子罔顾法纪胡作非为民愤极大,刑部查明事实之后送交大理寺,该如何如何谁也不能姑息。至于温晴郡主,皇上念其年少守寡特赐婚给辽东宋总兵之丧偶长子,婚期便在明年三月。因为时间较紧,常慧茹还是赶紧带着女儿回西北家中准备嫁妆为好。
后宫秘史:破身爱妃 我在万界做微商 从山沟天子君临天下 云鬓挽 东京天平 失宠妻子的诱惑 史籍中的华夏:纵论古今先贤 重生之一世枭龙 四合院之刁民何雨柱 掌控天庭 重生之权色生香 重生七七俏媳妇 都市绝品相师 清闲小王爷 妖魔复苏:开局觉醒太古十凶 上门极品医婿 女总裁的上门女婿(又名:王婿、医婿) 签到:开局被女帝强行结婚! 极品无敌龙婿 桃色花医
...
...
看多了玄幻形的网游,是不是觉得索然无趣,要不要换换新口味?数百年前,空间出现了碰撞,一个全新的文明出现在了联邦的面前,当坦克和士兵无法阻挡‘异界人’入侵的时候,主宰出现了,他仅仅用一掌毁灭了一个城市。没有人知道主宰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但无论谁都开始对抗因为主宰而疯狂了的世界。时隔多年,异界人已经遗忘了对于主宰的恐惧,联邦的土地再一次的充满了诱惑,而联邦也产生了更大的变化,他们随时都能够反击甚至取得胜利在这样的背景下,异界终端的联邦迎接来了第一批玩家。PS求点击,求推荐,求打赏,求赞,求更新票,求评价,求订阅,求月票,求爆发,求万更,求逆天,求不是人,求打破世界,求冲破太阳系,求称霸异界,求冲破银河系,求征服宇宙...
一场惊天重生,他回想起前世之屈,百宗陷害,陨于万兽潮。今生归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杀蛮兽,屠百宗与百族,前世天下皆负他,如今却他只能只手遮天,扭转乾坤,雪洗前世之屈。...
...
本套装共五卷,分别为李致文存我与巴金李致文存我的书信李致文存我与出版李致文存我与川剧李致文存我的人生(上下)第一卷我与巴金回顾了在与巴金六十多年的接触中,李致对巴金为人的不少独特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他心目中的世纪良知巴金。第二卷我的人生回顾了李致九十年的人生,以随笔的形式记述的人生往事,既是个人的历史,也是时代和社会的缩影。从读小学时为抗日战士捐寒衣,青年时期参加学生运动,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成渝两市做地下工作。后来,李致在共青团大学区市省和中央机关多个岗位工作,在改革开放初期,回到四川,为四川出版振兴川剧和文艺工作作出贡献。第三卷我与出版详细回顾了四川出版业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上世纪7080年代,四川出版异军突起,时任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的李致,带领四川出版积极创业,率先突破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方针的束缚,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推出了一系列品牌丛书,在全国有极大影响。第四卷我与川剧则回顾了这一段历程,从中也可看出川剧发展的辉煌历程和波澜起伏。1983年至1991年,李致任四川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日常工作。他参与制定每一阶段的规划与任务,组织全省川剧汇演和调演,带团到北京上海以及欧洲日本等地演出,积极推动川剧创新发展,与不少川剧人成为知心朋友。第五卷我的书信则收录了李致与巴金的诸多书信,还有曹禺张爱萍李又兰戈宝权冯骥才刘绍棠严文井陈白尘张乐平柯岩茹志鹃秦牧周克芹等名家的书信,留下丰富又珍贵的第一手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