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酷文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节 皇帝心态及其生活(第3页)

不久,山西镇守太监刘政奏送画士白玺等18人,一同送至御用监。

宣德至弘治诸朝,由于皇帝对画士的重视,最终培植了一个宫廷画派,在绘画史上留下了虽不称灿烂但也不可忘却的一页。

三文采风流

在明代诸帝中,太祖与成祖所受的教育不多,但因属于开国与守成之君,本领阔大,气魄宏伟,故所作诗文尽管缺少文采,却大都铿锵有力,大可讽诵。随后的各朝皇帝,多生长于深宫,经东宫儒士一整套符合儒家规范的训导,在文学水平上大有长进,但因远离了生活,而宫廷生活又造成了他们性格柔弱,因而所作诗文也体现了温柔敦厚这样一种风格。在明代诸帝中,只有武宗好武,熹宗戏嬉成癖,因而在文学上无甚建树可言。

早在戎马生涯时,明太祖就喜欢阅读经史,不久就能操笔成文。他曾对侍臣这样说:“朕本农家子,未尝从师指授,然读书成文,释然自顺,岂非天授乎?”

这种生活经验同样反映于他的文学作品中,使文章充满口语化,显得通俗易懂。太祖的文学思想是反对言过其实,而以平实为贵。为此,他在文体上作了必要的改革,下诏:凡是表笺奏疏,禁止四六对偶,以免滋长雕琢浮文之风,文字一体讲究质实无华,典雅淳朴。

平定蜀地以后,太祖曾御制《平西蜀文》,并系之以诗。此诗文辞或未甚工,但意质而情谦,大都归功天人,显示了他本人的文学风格。

明太祖的作品虽经文人的润色,但仍然保留了不少他本人那种朴实的风格。清代史学家赵翼曾对明太祖的文集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其结论是太祖既能写散文、赋诗,又兼习骈体之文。

太祖起自民间,身经百战,所以所写诗文的内容极其丰富。简言之,太祖诗文内容具有以下特点:

(一)太祖起自民间,虽荣登大位,但对过去的生活仍然念念不忘,对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激不尽。如《皇陵碑》不讳艰难,《孝慈录》重服庶母、慈母、养母,《纪梦》叙及入濠之故等等,都具有相同的主题。又如《思亲歌》一首,则将慈母养育之恩比作慈鸟乳雏,对昔日微贱时的堂上亲人,表现出无限的思念。

(二)从诗歌中可以发现太祖的性格特点与生活追求。大概是亲近文人儒生的关系,他的诗有时也反映了对雅致生活的刻意追求。如《竹干青乐钓》一诗,就内容、风格而言,说它是一首文人诗也不为过。而《思老试壮》一诗,充分体现了太祖老当益壮、雄心不减当年的性格特征。

(三)太祖的笔触更多的还是伸向如“大祀”这样的礼仪场景,虽有皇家的气魄,但终究是以歌颂太平景象为目的。如《大祀》一首,其中“鞠躬稽首参天处,四海讴歌贺太平”,已将这种目的暴露无遗。

(四)太祖出身农夫,作品虽经文臣的加工或润色,但有些仍保留了朴素的风格,读起来朗朗上口。如《东风》一诗言:“我爱东风从东来,花心与我一般开。花成子结因花盛,春满乾坤始凤台。”

由于成祖对建文遗事的避讳与掩饰,因此建文一朝的遗事大多含混不清,即使建文帝本人的史实,也多被篡改,以致以讹传讹。如野史盛传,建文帝自幼颖敏能诗,太祖命他赋新月,他应声云:“谁将玉指甲,抓破碧天痕。影落江湖上,蛟龙不敢吞。”这首《新月诗》为很多野史所转录,但根据明末文坛宗主钱谦益的考证,这是各书的附会,此诗实为杨维祯所作,见于《东维子诗集》。

所以,对建文帝在文学上的造诣,现在还很难遽下判断。

明成祖在戎马之余,铺张文治,敕修《五经大全》、《四书大全》与《永乐大典》。成祖也有御制集藏于宫中,不传人间,大概至今已不存于世。从《列朝诗集》所录《赐太子少师姚广孝七十寿诗》二首中,我们很难断定成祖的文学成就,因为这两首诗属贺寿诗,算是应酬之作,不能反映文学水平,只能窥见“神龙之片甲”。

不过,从成祖的为人看,其诗当气魄甚大。

在明代诸帝中,真正堪称文采风流者,当推仁宗与宣宗。仁宗在东宫较久,虚怀好学,学问较为渊博。他酷好宋欧阳修的文章,“乙夜翻阅,每至达旦”。仁宗有御制集上、下二卷,已不存于世。现在北京国家图书馆藏此书存目,系内府钞本。全集有文一,即《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诗256首,词八首。

钱谦益的《列朝诗集》收录了其中的九首诗,只是极少部分,我们只能据此分析仁宗的文学成就。

仁宗亲近儒臣,为人雍容大度。诗如其人。仁宗之诗,大多雍容蕴藉,大有宫廷的风致,皇家的气魄。仁宗的诗内容涉及较广,春、夏、秋三季景致的变换,无不留下了他的吟咏,春有《桃园春晓》一诗,《阳春曲》一曲;夏有《池亭纳凉》一诗;秋有《江楼秋望》。尽管如此,由于仁宗的生活已大不如太祖、成祖丰富,所以诗歌的内容也不外乎宫廷的生活场景,如上元节观鳌山灯、早朝等,以此体现宫廷诗歌的特点,即粉饰太平,思想较为贫乏。

宣宗颖敏过人,有志于经史。每次考试进士,常常自撰程文,并说:“我不当会元及第耶?”显得相当自信。万机之余,游戏翰墨,长篇短歌,援笔立就。作有御制集,就是至今仍留存于世的《宣庙御制总集》。宣宗喜作诗,他自己就说:“朕喜吟咏,耳目所遇,兴趣所适,往往有作。”

通观宣宗的诗作,具有以下四大特点。

(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诗作带有说理的韵味,《乐静诗》即是一例。

(二)宣宗一朝,运际雍熙,治隆文景。宣宗时与臣下同游,赓歌继作,造就了一个台阁体诗派。作为倡导者,宣宗的诗作也具有宫廷的韵味,这种韵味就是颂谀太平景象,显示皇家的宏伟气魄。《新春诗》、《元宵诗》、《七夕诗》等,都是粉饰太平之作。

(三)在明代诸帝中,宣宗也算是一个英主,所以他的笔触就不仅仅限于皇家的宫苑,而是对民间百姓的生活与疾苦给以客观的描述。每当亢旱岁歉,宣宗均能循己自责,减租赈恤,并毫不掩饰地写下这些与太平景象不符的农民实况。如《书愧诗示户部尚书夏原吉》一诗,所反映的就是“关中岁屡歉,民食无所资”的现实生活。

(四)宣宗为人风流儒雅,大有文人习气。故诗作中多有写景之作,而且显得文采斐然。如《四景诗》四首,对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变化的刻画堪称细致入微。

就目前而言,尚未找到英宗、景泰帝、宪宗的诗作,所以无从探究。倒是《列朝诗集》引用了孝宗的一首诗,名《静中吟》。从此诗确实看不出孝宗有多深的文学涵养,只能发现他本人的生活实录。钱谦益也曾认为孝宗“粹然二帝三皇,典谟训诰,不当以诗章求之也”。

此说在为孝宗开脱辩白之外,似乎也道出了孝宗诗章不佳的实情。

武宗好武,喜动厌静,与宣宗的为人风格正好相反,所以他写不出如宣宗那样风格细腻的诗作,只有一些流于粗疏的作品。据野史记载,武宗临幸宣府时,曾经写过一首小词,有“野花偏有色,村酒醉人多”之句。这确实是他摆脱繁缛琐碎的宫廷生活的实录。正德十五年(1520),武宗自称“威武大将军”,御制诗12首,以赐大学士杨一清。在赐诗中,其中《上马留题》一首云:“正德英明已远播,南征北伐甘当先。平生威武安天下,永镇江山万万年。”

所言多浮夸轻率之词,却也直抒胸臆,道出真情。

世宗醉心于道教,同时也风流自喜。万机之暇,喜作诗文。大学士杨一清曾进呈《元宵诗》,有“爱看冰轮清似镜”之句。世宗以为此句与中秋诗类似,改云:“爱看金莲明似月”。世宗时常与阁臣费宏等唱和,所作诗大有仙气。

按照传统史臣的说法,神宗是天藻飞翔,留心翰墨。曾作《劝学诗》一章,御书赐予太监孙隆,并在吴中刻石。诗云:“斗大黄金印,天高白玉堂。不因书万卷,那得近君王。”

所言具有皇家那种盛气凌人的气势,自夸不当,但劝人勤勉好学,也算是至理名言。

神宗之后,光宗短命,熹宗戏嬉,文学均无足称。崇祯皇帝喜读书,各宫御座左右,大都置有书籍,坐则随手披览。他曾经作有四书八股文,“以示群臣”。此作后颁行天下,士子竞相传诵。

惜未见崇祯帝的文学作品,故不能在此详加细论。

全面崛起  万古最强龙婿  工者足迹  全球进入异世界  八方云动  刘寅传  财智在线,萧爷总是夸夸妻谈  神道仙尊  普利策奖获得者赫尔曼·沃克作品集(共9册)  大佬好可怕  走出就医的误区:感染科  修罗战神在都市  拿破仑传(全新升级版)  重生我是一个神  围术期液体管理核心问题解析  位面三国争霸  中国皇帝全传  我的特效时代  袁小姐,你得多吃糖  李俊峰  

热门小说推荐
兽人养娃之地主发家计

兽人养娃之地主发家计

穿到一穷二白的兽人原始部落,就面临一家五口饿死的局面,亲爹前脚被野兽咬断手,继母就带粮丢下双胞胎兄弟跑了。才得系统就被告知,它做鉴定的学技能还要任务解锁,想吃的自己挖,想住的自己盖,要劳力自己上。海棠一个现代药膳美食主播,硬生生被逼成了一条汉子,好不容易买奴隶,他想让她生娃。一对一,主日常发家致富,是平平淡淡的地主,不撕逼,不打脸,平淡种田。...

山里人家姐妹花

山里人家姐妹花

经历世态炎凉,遭遇人情冷暖,身陷死局的人向天借命五十年,从此激流勇进,永不言败!半块血玉另有乾坤,一根中指成就无双妙手,所过之处群芳环绕,环肥燕瘦,美人多娇。当左手中指拥有透视异能的叶伤寒弃学回家务农后,山里人家的生活从此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赘婿当自强

赘婿当自强

我是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屌丝。一次被逼债,我被结婚了。一个莫名出现的儿子,我被当爹了。一句口舌之争,我被卷入豪门的纷争。从此,开始了我不平凡的经历,金钱?美女?权势?得不到,那不是白活了?...

至高王者苏哲

至高王者苏哲

为了游戏里的皮肤,女友竟然背着我百星荣耀王者强势回归,手把手教你上王者!...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