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酷文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二心理特征(第1页)

“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

第三节

网络依赖障碍

一、概述

(一)网络依赖的概念及其界定

网络依赖(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又称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internetuse)是指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人们出现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由于其行为表现类似于传统的毒品成瘾和物质滥用,人们习惯称其为“网络依赖”。

目前,对网络依赖是否是一种真正的“瘾”仍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网络依赖不同于药物或物质成瘾,不存在因为长期的药物或物质使用而导致的生理依赖现象,它更像是一种心理依赖。因此,尽管它具有与传统成瘾类似的行为表现,但仍然不能称为“成瘾”。持这种观点的人通常将网络依赖定义为“个体不能有效控制上网行为,进而导致出现类似成瘾的症状以及社会功能受损”。另一种观点认为,网络依赖和药物或物质成瘾具有相似的发病机理(如奖赏系统的作用)和行为表现(耐受、戒断反应等),它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成瘾行为。因此,他们通常采用本节开头对“网络依赖”的定义。总体上说,尽管不同研究者对网络依赖的界定存在分歧,但对其是一种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认识是一致的。2013年5月,美国精神病协会(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提议将网络游戏成瘾(internetgamingdisorder)放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的附录中,作为一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临床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认可了将网络依赖作为一种精神障碍的界定。

(二)网络依赖的流行病学特征

尽管目前对网络依赖的界定仍存在争议,但大量的相关研究工作已经开展,特别是其流行病学特征。国内研究发现网络依赖在我国青少年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据Cao等人统计,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网络依赖者约占8%~13.7%;Xu等以上海为样本的调查发现约8.8%的青少年表现出网络依赖症状;余祖伟等研究指出,我国中学生网络依赖率为2%~15%。其他国家的调查研究也发现存在类似的发病率,特别是在韩国、德国等国家。最低的是Poli等人统计的意大利学生的网络依赖的比率约为0.8%。尽管不同研究中网络依赖的比例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我国网民基数大,网络依赖人群的绝对数量仍然十分巨大。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止2015年12月末,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68亿,其中10~39岁占到总人口的75.1%,这其中网络游戏的使用率占网民数量的56.4%。

网络依赖主要分为几种亚型: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internetsexualpreoccupations)和邮件信息成瘾(e-mailtextmessaging)。后来,随着facebook,twitter等社交软件的广泛应用,学者又提出了“网络关系成瘾”(cyber-relationshipaddiction)的概念;随着网上赌博的兴起而产生的网络赌博成瘾(onlinegamblingaddiction);伴随网络购物而产生的网络购物成瘾(onlineshoppingaddiction)等类型。

尽管不同类型的网络依赖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他们都具有四个共同特征:过度使用(excessiveuse),通常表现为在使用网络时会忘记时间或者忽略其他事情,致使上网时间长度超过预期;戒断反应(withdraw),表现为当无法应用网络时出现易怒、紧张或抑郁的特征;耐受性增加(tolerance),表现为不断追求更长的网络应用时间,更换更好的电脑设备,安装更好的软件等;负性后果(negativerepercussions),通常表现为好争论、说谎、成绩下降、社会退缩以及易疲劳等。

(三)网络依赖的危害

网络依赖会对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造成极大损害。其危害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结合目前已有的研究结论,网络依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沉溺于网络一般会伴随着长时间的连续上网,这一过程中,个体的新陈代谢、生物节律、饮食习惯都遭受破坏,进而容易导致体质下降。研究发现沉迷网络的人容易表现出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等特征。并且,这一影响对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尤为严重。

2.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

由于上网活动更多在于人机互动,导致个体对现实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它会导致个体对亲友冷淡,对周围日常事物失去兴趣,甚至家庭关系紧张等后果。同时,过度沉溺于网络提供的虚拟角色往往容易导致迷失自我,导致对现实中的自我缺少正确的认识,进而诱发多种心理问题。

3.影响学业和工作成绩

长时间的网络使用必然挤占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时间,降低人们对学习和工作兴趣下降,进而影响学习和工作成绩。沉迷网络也是造成大中学生成绩下滑、辍学、肄业和无法按时毕业的主要原因。

4.诱发青少年犯罪

网络应用不是免费的,尽管网络的很多内容是免费的。很多网络行为(比如网络游戏)都需要大量的金钱付出。如果在正常渠道无法满足青少年对上网的金钱付出时,就可能诱发他们采取非法的手段获取上网需要的费用。

二、心理特征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有些人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仅仅将网络作为一个工具,而有些人则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研究发现,个体心理特征在网络依赖的形成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综合当前的研究结论,网络依赖者往往存在如下心理特征。

1.奖赏寻求增加

奖赏系统在成瘾的形成和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发现,网络依赖与传统成瘾个体在奖赏寻求上表现出极高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出奖赏寻求增加、耐受性增强、戒断反应和躯体症状等临床特征。研究发现,组成奖赏系统的大多数脑区,如纹状体、杏仁核、腹侧被盖区等都在网络依赖个体上表现出高激活特征。在以网络游戏成瘾个体为被试的研究中发现,网游成瘾被试表现出更高的奖赏寻求特征,而对惩罚却更不敏感。同时,网络游戏所带来的快感会增强个体玩网络游戏的欲望,进而驱动个体发展到成瘾状态。

2.冲动控制能力下降

成瘾的核心要素是人们对自身冲动控制能力的降低。有效的冲动控制能力会促使个体抑制自身的上网冲动,制止过度的网络使用,进而达到远离网络依赖的结果。但大量研究发现,网络依赖个体表现出行为控制能力受损的特征,这与对传统成瘾类型的研究是一致的。网络依赖个体无法对上网冲动产生足够的控制力,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相反,他们容易被网络的某些特征吸引,沉溺其中无法自拔。而反过来,上网产生的快感会进一步削弱网络依赖个体对自身行为的控制能力,然后去进一步追求网络所带来的快感。于是,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3.决策能力受损

决策过程是一个权衡利弊的过程。人们通常认为如果让网络依赖的个体注意到自身的上网行为所带来的巨大危害会帮助其走出困境。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网络依赖个体不去考虑过度沉溺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原因在于网络依赖的个体决策能力受损。在做决策时,他们不能很好地考虑现有的条件和结果,进而权衡利弊做出选择。他们在行为上表现出宁愿选择当前即刻能够满足的短暂快感,也不愿为长远的大的收益而等待。对网络依赖个体来说,上网行为可以迅速给他们带来快感和满足;相反,他们通常不选择为学业成绩、人际关系、事业发展等长远目标而努力。

全球进入异世界  曾国藩全书  穿成女配决心好好当团宠  覆雪归春  拿破仑传(全新升级版)  中国皇帝全传  全面崛起  诗经全集  平凡不平凡的世界  空军武器大百科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  太平里的广记  明代社会生活史  财智在线,萧爷总是夸夸妻谈  位面三国争霸  李俊峰  中年了不能玩游戏吗  刘寅传  实用小儿骨科学(第3版)  神级龙珠系统  

热门小说推荐
兽人养娃之地主发家计

兽人养娃之地主发家计

穿到一穷二白的兽人原始部落,就面临一家五口饿死的局面,亲爹前脚被野兽咬断手,继母就带粮丢下双胞胎兄弟跑了。才得系统就被告知,它做鉴定的学技能还要任务解锁,想吃的自己挖,想住的自己盖,要劳力自己上。海棠一个现代药膳美食主播,硬生生被逼成了一条汉子,好不容易买奴隶,他想让她生娃。一对一,主日常发家致富,是平平淡淡的地主,不撕逼,不打脸,平淡种田。...

山里人家姐妹花

山里人家姐妹花

经历世态炎凉,遭遇人情冷暖,身陷死局的人向天借命五十年,从此激流勇进,永不言败!半块血玉另有乾坤,一根中指成就无双妙手,所过之处群芳环绕,环肥燕瘦,美人多娇。当左手中指拥有透视异能的叶伤寒弃学回家务农后,山里人家的生活从此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赘婿当自强

赘婿当自强

我是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屌丝。一次被逼债,我被结婚了。一个莫名出现的儿子,我被当爹了。一句口舌之争,我被卷入豪门的纷争。从此,开始了我不平凡的经历,金钱?美女?权势?得不到,那不是白活了?...

至高王者苏哲

至高王者苏哲

为了游戏里的皮肤,女友竟然背着我百星荣耀王者强势回归,手把手教你上王者!...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