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小燕文学WwW.XiaoYanwenXue.CoM)
(一)
大概在初一的时候,电脑课都是随意玩的。那个时候“百度”也才刚刚流行不久,不知怎得,神使鬼差之下点进了“泸沽湖”这个词条,然后搜寻到了非常多有关摩梭人的介绍。我如痴如醉地用了一整堂电脑课的时间查看了有关摩梭人的服饰、历史、民族特性等相关知识的介绍。
那个时候的信息远比现在封闭得多,大批量的旅行团也刚刚兴起。从那一次,我才真正知道了,原来世界上还有如此丰富的多样性,还有如此不一样的生活。
在我们这种封闭的小县城里,信息来源更是有限。那时我对于世界的想象无非也就是中国、美国、城市、农村。再多一点,大概能知道西藏人生活在高原上,新疆女孩子的辫子很好看,瓜果很甜,内蒙古草原上处处都是羊群……然而这些都是电视上给我的一些信息。很简单、很直观,但是对其详尽的介绍、内容背后的意义的描述都非常少,因而我也只是当“电视上的xx”而带着一副看客的心理去观赏。
然而这次却完全不一样。
一个族群后面浓缩的故事和历史,文化和内涵,都引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也许,就是这样一个很简单的“摩梭人”的词条,打开了我认识世界的另外一个渠道: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为一个小地方生长的汉人,我常常疑惑我的族群和族属。为一个汉人,我们的标识是什么?我们这个族群背后有怎样的故事?我们这个族群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根本是什么?
其实很奇怪为什么这么小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想法。不过,年少时期的一些想法总是很容易影响人的一生。我很遗憾高考的时候阴差阳错没有去中央民族大学,也因此没有机会进入民族学系深入而系统地学习,但这种思考一直整整贯穿了我的大学时代和研究生时代。
那个时候“汉服运动”才刚刚被人所广泛知晓,还发生了成都烧汉服事件这样的事件。我在进入大学整整迷茫了两年之后,才重新在汉服群体这个圈子找到了一些共鸣之音,真正明白了“汉”这个字对于我们的意义。
然而这个群体也被世人误解颇多,当然,也源于里面有很多不一致的声音。
跳脱出这个群体之外,我又一直在不断地思考更多的东西。比如说,民族、文化、传承?民族仇恨背后的真正原因?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那段时间我读了不少有关民族学的书籍,甚至包括各地的民族传记,地方志,还有各种民族迁徙记录等书籍,乃至于一些古代的典籍。我也不知道真正算不算找到了答案,或许,这个答案也只是我自己对自己的解答。
其实,民族这个概念为现代概念出现得并不早。而“民族运动”、“民族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欧洲近代民族解放运动的产物,以至于在拉非国家近代的民族独立运动中发挥过重要用。
安德森也说过,“民族”,其实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这些想象的共同体的崛起主要起源于以下几点因素:宗教信仰的领土化、古典王朝家族的式微,国家方言的发展,资本主义与印刷术之间的交互用。在我认为,这种所谓的“共同体”可能是非常适用于欧美的。
而对于中国,最初的民族情绪也是源于清末民初时期的反满复兴运动,然后一步步因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的先贤们带入中国。再因时代的因素,抗日救亡运动的需要,最终强化了“中华民族”这个概念。
从大学开始,我便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汉”这个概念确实自古以来便有,那它是怎样一步步演化过来的?我们为华夏子孙,又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态和情绪去重新面对我们过往的历史?那些曾经影响过我们历史进程的各个族人,我们又应该怎样去理解?对于那些已经融入到汉族大家庭里的古羌人、东夷人、古苗人,包括会在我的故事里面大量出现的氐人、鲜卑人、羯人、羌人……为现代的我们,又应该带着怎样的眼光去看待?
我不是一个血统论者,同样也无意于加深民族的隔阂,或者是重翻民族仇恨的旧账,甚至用民族主义的热血去激发读者的情怀。
很幸运的是,在大量地阅读各种书籍之后,我看到了马戎先生的“文族”这个概念;还有一些有关“华夷之辨”的新解释[这个“华夷之辨”指代的并不是所谓的华、夷的隔阂,重中华而对夷的贬视。更多的,是一种区分标准,这种区分标准即华夏礼仪。是一种文化的区分,而不是血统的区分。];乃至于新儒家的一些解说。
其实,汉族是自古以来便是现代这样的么?我不认为如此。在最早远的中华大地上,便有组成现在各种各样民族的四大族源:汉、西羌、东夷、南越。而且这四大族源的民族一直在互相影响,才有了我们大中华民族之下现在的各个民族,也有了我们共同的神话祖先:黄帝、炎帝、蚩尤。
即便是在《史记》里面,也有写到有关“匈奴人”的族源是夏后氏的苗裔,巴、黔人是楚庄王的苗裔,南越人是秦人后裔。
至于南越王陵的遗迹,我又很幸运地在广州的南越王墓纪念馆里面看到了非常多的遗物,可以佐证中原汉文明对其的影响。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铜虎节”这种礼器,便可以引证《礼记》中的“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一句来解答。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古代人其实并不一定有我们现在严格的民族划分语境下产生的民族隔阂。
更多的,可能是一种先进技术,先进的生活方式和语言对落后的技术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比如我在前文中提到的中原文明对于南越文明的影响。拥有先进技术的群体对于技术更为落后群体的土地、人群的占有。
又或者是所谓“野蛮人”---相对彪悍的人群对于技术更为先进的农耕地区的征伐。这种征伐,往往来源于其生存的困难,需要抢劫更多的粮食才能存活;又或者骑兵相对于步兵的优势……但是往往这种人在征服之后又不得不接受农耕地区的文明才能真正立足,放在中国,大多数时候可被视“汉化”,比如说孝文帝的汉化改革。
当然,传统语境下的“野蛮人”对于“文明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说中国的胡床胡椅,隋唐时候的窄袖乃至于靴子……
我一直认为,文化应该是包容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华夏文明生生不绝,传承至今,便在于一个“容”字。古代的时候,一直的传承体系便是政治上以儒、法制度为基础,文化上以儒释道三家为基础,兼容杂包各派学说。我们津津乐道的盛唐气象,也是因吸收杂糅了各种血液,政治上在儒、法基础上构建起来的。
了解了这些之后,我更加幸运我是一个汉人,当然,我更是一个华夏后裔。重新思考民族关系,用费孝通先生的话来总结,那便是,“各美其美,美人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立足于世界之林,我们更需要的是在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的基础上,同样尊重各个族群的文化。保持对自己文化的信心,参与到世界之林之中。
(二)
写这篇小说,也是为了表达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
论说中国民族关系最为复杂的时代,莫过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复杂中更为复杂的时代,莫过于五胡十六国时期。
五胡十六国时期,在于传统语境之下,被称:五胡乱华。现在大家也有重新的思考,那便是五胡入华。
现如今,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去评述每种理解的正确性。因为每种说法都是基于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不同表达。在古代尊奉汉文化为正朔的时候,自然是“乱”华;而放在现在已经融合成了这个样子的时候,那便变成了“入”华。
暗黑萝莉——进化 学霸富二代的全新人生 邪神修炼手册 真武神路 这!才是剑仙 我真是算命先生 邪龙狂兵 华年 末世之深渊召唤师 浪子妙医 抱紧大贵人 驱鬼道长 边走边爱 都市之花都帝王 万古最强系统 神的游戏之我是星球的远大意志 我有一个狐妖女友 我在末世打野 彼岸集 风筝与瞳孔
绝宠!在西北放逐的丞相之女莫文烟,被一纸帝命召回京城,指婚给天下最残暴和丑陋的王爷。颜控的莫文烟不肯了,残暴她就忍了,凭什么还要颜丑?!她最喜欢看赏心悦目的翩翩佳公子啊!哇,美男子啊莫文烟眼睛都看直了。某王冷冽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在哪里?莫文烟身子一僵,赶紧指着身后的方向,我后面啊!某王眯了眯眼睛,你练了邪功?后面也能看见?莫文烟转身看着一脸冷酷的某王,狗腿的说,因为我知道你来...
爸爸跳楼自杀,妈妈摔伤成了植物人,钟浈被迫筹集巨额医疗费,与陌生男人一夜沉沦,并且成功怀孕,十月怀胎后生下一对龙凤胎,谁知混乱中她又再次阵痛!原来肚子里居然还有个宝宝存在!她大喜过望,带着仅余的小儿子远离这座城市,三年才敢再回归,万万没想到,缘分的帷幕又一次拉开...
他是威名赫赫的北境龙主,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巅峰战神荣归故里只为当年诺言,怎料自己的女人受尽欺辱,女儿也被百般刁难龙主震怒,尸横遍野,战神威慑,血流成渠,逼我之妻者杀,害我之女者斩,动我之友者灭何为最狂?只手遮天,护我所护之人,风雨成剑,戮尽世间恶贼!...
一不留神穿进了龙傲天男频小说里不可怕,可怕的是穿成了一个会被男主虐杀的反派小BOSS!!姜如决定傍紧男主,改变命运。可是,男主太病娇了,她还是觉得活不下去怎么办?!当然是三十六计跑路为上啊!姜如东躲西藏,生怕被男主抓回去凌迟处死,途中却听说这病娇君王有个爱得死去活来的白月光诶,等等!怎么这白月光跟她名字一毛一样?!!!后来的一天,姜如才知道,出来混的总是要以身还债的!...
司先生的无赖小甜妻一朝诡异重回二十二岁,还在醉酒的时候招惹上了一位高冷的病弱总裁??大总裁什么都好,就是身体娇弱易推倒还认为她别有所图,要把她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这倒是其次,最关键的是,大总裁,你为什么没看上我,却看上了我做的菜!...
选择了大路货色的血族血统的张忘的进化史!1普通的没有特色的血族血统。当众神空间中的主流力量中将其近乎遗弃的时候,一个小人物却默默的在一个个世界中慢慢构建着预想中的力量体系!不死不灭的血族之躯!绝对强悍的灵魂精神!碾压一切的庞大军团!逆转法则的神技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