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为巩固来访者的进步,治疗师可以与来访者寻找改变的见证人。见证人是由与当事人关系密切,并对当事人有重要影响的人,如父母、伴侣、朋友、同事、老师、同学等。让见证人对来访者的变化给予客观的行为改变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来访者的进步做出积极评价。
例如:当一个抑郁的来访者已经可以很好地处理与情绪的关系,治疗师可以问:“当你母亲见到你时,会发现你有何变化?”“当你同事见到你时,会发现你有何变化?”“你的孩子最近会看到你有何变化?”
5.使用文本和信件
在叙事治疗中,以信件、邀请函、转诊信、宣言、证明、笔记、录音和录像等文本为媒介的交流方式运用的较多。实践证明,在叙事治疗过程中有策略地运用这些文本,能够很好地强化与持续积极故事。叙事心理治疗师大卫.艾普斯顿规定每次会谈后都要写信给来访者或者其家人。他的非正式调查显示,接受治疗的人认为一封信的价值等于4.5次好的治疗。在叙事治疗里,治疗师并不回避个人化的信件往来。事实上,“这是叙事治疗很重要的一部分”。下面这封邮件就是怀特在生活中突然想起来以前的来访者时写的问候的邮件。“亲爱的福瑞德:收到这封信时是不是很惊讶?我自己也是很惊讶会写这封信给你。这完全是因为昨天我在公园里看一个人做俯卧撑,一不小心,在水边扭了脚指头。但是这跟你有什么关系?我还记得上次我们见面的时候,你的脚也扭了。我自己扭了脚,让我想起你的脚,想到你,不知道你近况如何。就这样而已。下次见!迈克.怀特”。
(四)贡献和局限
叙事治疗经常能够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的效果,有助于节约时间、物质等各种成本,具有独特的贡献和一定的局限。叙事治疗的贡献主要是摆脱了传统心理治疗工作将人与问题混为一谈的观念,通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使人能够从问题中解放出来,变得更为自主、更有动力。工作目标不仅仅在于帮助来访者摆脱目前的困境,而且要通过与他们一起建构新的生命故事。
叙事治疗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首先因为无法很好地结构化,这给初学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叙事治疗可能会在解构问题的过程中忽视一个事实:来访者的一些问题与困境并不会因为外化而马上消失或解决。另外,在帮助来访者重述生活经验的过程中,可能会把愤怒、恐惧等看成是需要逃避的消极情绪,而不是需要探索的烦恼。最后,叙事治疗目前主要是在个体或家庭层面的心理治疗,对于小组或团体实践探索甚少。
三、焦点解决治疗
1.起源与特点
焦点解决治疗(Solution-Focusedtherapy,SFT),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由美国短期家庭治疗中心创办人StevedeShazer、其韩裔夫人InsooKimBerg及其同事在抛开流派之见而专注于大量临床实践后反思归纳总结出的一种“基于优势”(Strengths-based)的心理疗法。这一疗法深受PaloAlto策略学派、MiltonErickson催眠学派、Wittgensteinian社会建构论、佛教(Buddhist)和道家(Taoist)认识论思想影响,目前归属后现代心理治疗派别,也常被视为短期疗法之一(DeShazer等,2007)。
SFT在发展中逐渐呈现出不深究过去缺陷与成因的特点,转而帮助当事人知觉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在乎什么人、什么事以及自身已有成功经验与优势,并侧重通过对话共同建构出当事人所欲之目标及具体可行的积极行为改变(Macdonald,2007;许维素,2013)。采用SFT的治疗师角色和任务与很多心理疗法不同,重在扩大当事人对更多解决方案可能性的意识,而非限定寻找某种标准解决方案。在角色上,它更倾向于去病理化和去权威化,主张治疗师保持“未知”(notknowing)的学习心态,停留在当事人的认知参照框架中,尽量避免对当事人想法、期望和行为做出解释。治疗师是“站在当事人身后引导”,即“轻拍当事人肩膀”,用一种非常温和的方式与其一同明确思考方向进而催化当事人启动小步行动。
2.基本理论与观点SFT服膺于社会建构主义。该理论认为,没有独立于理论的绝对事实,所谓的事实往往是社会互动的产物与协商的结果,而对话则是建构事实的重要工具,这种观点可以说为SFT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近年来对各种治疗性谈话的微观分析研究则表明,与其他心理疗法相比,SFT治疗师在对话的“倾听、选择、建构”环节更多地保留了当事人的原词,有更高比例的积极反馈及正向建构,并且在不同个案的对话中都始终保持了这种积极的对话特征。在SFT的实务中有一些经典理念,它们既可以充分展现出这种疗法特点,也可视作这种疗法的原则。第一,没破不补(Ifitisntbroken,dontfixit),体现了“能尽量少的干预就不要过多干预”的极简思想。从传统意义看,SFT似乎只解决了表面问题,而没有触及当事人根本问题,进一步根据后现代思想,SFT认为根本问题就是要深入了解当事人日常生活以及他或她想在生活中看到怎样的变化。第二,有效多做(Ifitworks,domoreofit),SFT认为治疗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当事人知觉到自身优势以及哪些已有行动或资源在发挥效用,并多做哪些“有效的行为”并由此推动积极变化。第三,无效求变(Ifitsnotworking,doingsomethingdifferent),SFT倡导“只有不知变通的治疗师,没有顽固不化的当事人”。治疗师的任务是协助当事人找到真正能够启动的小步行动,从而实现滚雪球或者涟漪效应般的系统性改变。为此,不管一个解决方案看上去多么合理,如果没有发挥效用,就不是好的解决方案。第四,协商造就未来(Thefutureisbothcreatedandnegotiable),即将治疗晤谈的重点放在“问题已经解决”的未来上,它提示治疗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当事人能够从原有问题中跳脱与释放出来,憧憬和建构一个高度个性化和可视化的未来景象,而解决之道便在于此。
3.基本程序
(1)正向开场治疗师在介绍晤谈流程同时会比较在意找到当事人正向之处加以肯定,也会询问其期待的目标,从而营造出一个积极善意的晤谈氛围。
(2)问题简述治疗师会倾听当事人对问题的描述,包括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在对当事人遭遇问题后反应进行“正常化”同时也会探问当事人“治疗前改变”,即当事人针对问题已经做了什么,有什么有益的思考。
(3)建构目标治疗师在当事人充分倾诉的基础上,会协助当事人憧憬问题解决后会和现在有何不同,同时以此愿景目标为晤谈切入点进行细节探讨,最大化激发当事人改变的意愿和动力,并从愿景目标中共同发展出当下明确具体、个人能力所及的行动目标。
(4)探讨例外围绕目标,积极探讨当事人过去相关的成功经验,及相关的资源与优势,帮助当事人知觉到更多的可能性,意识到立即可以开始的行动步骤。
(5)反馈通常在与当事人完成40分钟晤谈后,治疗师会在欣赏当事人的基调上根据谈话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一些家庭任务,鼓励当事人开始尝试行动。
(6)后续晤谈
在第二次及后续晤谈中,治疗师通常会从“上次谈话到现在,有什么好的事情发生?”来导引当事人进入“持续改进阶段”,即所谓的EARS询问(Eliciting、Amplifying、Reinforcing、Startoveragain)。包括了:1)引出已有改变;2)扩大有效改变觉察;3)增强改变信心和力量;4)再次启动行动。
4.基本技术
(1)赋能技术
1)一般化对当事人问题进行非病理性解读,是澄清问题时常用的技巧。例如:
当事人:这个问题怎么弄都弄不好,真是让人绝望。
治疗师:这个问题目前看起来还没有找到解决办法,难怪会让人暂时生出绝望的感觉。
一般化技巧使用时,首先立足于当事人认知参照框架,再加入其他可能的看法、解释或观点,而非直接去驳斥当事人的观点。具体而言,在回应当事人陈述时常会使用一些限定词,如“当然”、“自然”、“很多时候”、“难怪”,也可以对当事人描述状态通过“过去式”、“阶段化”、“暂时性”的用词加以回应。对于当事人以为的负向事实则改为“似乎”、“看起来”、“感觉上”(许维素,2013)。该技巧试图传递给当事人:一切负面感受都是可理解的、是暂时性的、可改变的、是针对特殊情境而非生活的全部。
2)正向建构正向建构即站在不同视角,用正向语言或观点来重新看待与诠释当事人同一个问题。例如:当事人:这孩子每次说说好一点,但没有几天又是老方一帖了。治疗师:这么看来,虽然他没有完全像你希望的那样,但他还是在意你说话的,并且能够有所改变的。
许维素(2013)总结了常用的五种正向建构句型:a.“虽然(负面),但是(正面、可贵、难得)”;b.“我不确定,但我确定”;c.“至少”、“起码(没更糟)”;d.“最重要的是(正向意义)”;e.“一定有一个重要的理由”。晤谈中,正向建构的回应往往带来一个新视角,让当事人看到问题背后可能被忽略的正向含义,这一方面可以转化当事人负性情绪,另一方面可以带出当事人可能的行动策略。
3)赞许SFT中给出适当赞许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常用赞许技术有三类:a.直接赞许,例如:“我真的很欣赏你的勇气。”b.引用并说明别人对当事人的赞许,例如:“你朋友他们都很认可你刚刚的想法。”c.引发当事人自我赞许,例如:“要做到这一点真的不容易,你是怎么做到的?”哪怕当事人十分沮丧,在他们做的事情中仍有积极特征值得被关注和认可,这些特征可能是:a.采取行动及各种努力;b.愿望或承诺;c.个性特质;d.态度、想法和决定。赞许技术没有一定的使用限制,在谈话全过程中随时随地可以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赞许一定是治疗师有感而发并与当事人行动目标相关的欣赏。
4)应对提问此类询问意在挖掘问当事人一些很小的、自己都不以为然地已有自发行动或思考,也可以是对未来应对方法的打算。例如:当事人:最近自己觉得状态特别不好,工作的时候一点都没有心思。治疗师1:针对这种状态,你已经采取了一些什么措施去应对?治疗师2:嗯,一点都没有心思,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呢?
(2)解决建构技术
1)例外提问:例外提问导引当事人去看问题不发生或比较不严重时候是什么状况,以及这些状况是如何发生的,特别是那些与目标有关的例外。例如:当事人:最近自己觉得状态特别不好,工作的时候一点都没有心思。治疗师1:以前遇到类似情况,你是如何处理的?为了状态不变得更糟,你做了哪些有帮助的事情?治疗师2:最近是否有什么时间段,你会觉得自己的状态略微好一些些,工作的时候能略微有些心思?那是怎么发生的?
2)预设提问:跳出问题看问题,SFT常以假设性引导词(如果,假如等)来询问当事人在未来某种特定情境下可能的想法与行动,特别是当事人期待未来实现的情境下,当事人和现在会有什么不同。例如:当事人:最近自己觉得状态特别不好,工作的时候一点都没有心思。治疗师1:假如过段时间,你的状态已经好了,工作的时候也能有心思了,那时的你会和现在有什么不同?治疗师2:如果情况会稍微好一些,你可能会觉察到什么就意味着有所改变了?
3)奇迹提问:奇迹提问是SFT最特征性的技术之一。它通常用来引导当事人想象当问题已经获得解决之后的未来美好景象、细节以及有何意义。例如:治疗师:现在我要问一个奇怪的问题,可以吗?(停顿,得到许可)今晚你回家你和平常一样(停顿,得到认可)然后你睡觉的时候(停顿),一个奇迹发生了,你所遭遇的问题都解决了。(停顿)由于你在睡觉,所以你不知道这个奇迹已经发生了。第二天你起来后,你会注意到什么不一样,你就会知道这个奇迹真的发生了?
4)刻度提问:刻度提问通常以1~10,也可以是1~100为标定,请当事人根据自己最好的愿景(通常为10或100)为标杆,对自己现状进行评分,进而询问如果分数增加若干会有什么不同、会如何行动。在当事人信心不足时,也可询问当事人为何不是更低评分而是现在评分。例如:治疗师1:如果用10分代表你的状态非常好,0分代表你一点状态都没有你会给自己现在的状态打几分?治疗师2:你给自己的状态评了3分,何以是3分而不是2分或者1分呢?
5)关系提问:关系提问目的在于找出与当事人解决问题有关的重要他人,经由询问重要他人的观点、期待帮助当事人在现实中去思考自己应该如何。例如:治疗师1:目前这种状态,你的家人他们是如何看待的?他们给你的建议是什么?治疗师2:如果此刻你的朋友在场,你觉得针对你刚刚说的,他们可能会给你什么回应?
5.贡献和局限
SFT知易行难,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和其他心理疗法一样,要求治疗师在掌握晤谈技巧后不断内化理念方能熟练应用。由于SFT秉承“有效多做”的理念,所以,SFT鼓励当事人继续使用对他们有帮助的其他疗法,包括药物治疗,为此它可以作为很多疗法的辅助及整体化治疗方案中的一部分。这也使得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及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治疗、危机干预、哀伤辅导、药物滥用治疗及精神分裂症药物依从性辅助治疗,同时也被拓展应用到社会服务机构、学校教育部门和企业管理服务中,并在儿童青少年及非自愿当事人中特别适用(Trepper,2006;deShazer,2007)。Macdonald(2011)则建议如果单纯使用SFT三次以上没有明显改善,则需要整合或改用其他疗法。总体来说,短程治疗比较易于引发初始改变,但对于希望获得更多对自身问题的认识,渴望学习某种技能或缺乏必要社交技巧的当事人来说,SFT可能是不够的。目前虽然不少循证研究证据验证了疗法的效用,但仍需要更多特别是临床验证性研究成果的支持。
(祝卓宏骆宏)
拿破仑传(全新升级版) 平凡不平凡的世界 实用小儿骨科学(第3版) 明代社会生活史 曾国藩全书 全球进入异世界 覆雪归春 刘寅传 神级龙珠系统 空军武器大百科 太平里的广记 位面三国争霸 穿成女配决心好好当团宠 中年了不能玩游戏吗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 诗经全集 财智在线,萧爷总是夸夸妻谈 中国皇帝全传 李俊峰 全面崛起
...
...
穿到一穷二白的兽人原始部落,就面临一家五口饿死的局面,亲爹前脚被野兽咬断手,继母就带粮丢下双胞胎兄弟跑了。才得系统就被告知,它做鉴定的学技能还要任务解锁,想吃的自己挖,想住的自己盖,要劳力自己上。海棠一个现代药膳美食主播,硬生生被逼成了一条汉子,好不容易买奴隶,他想让她生娃。一对一,主日常发家致富,是平平淡淡的地主,不撕逼,不打脸,平淡种田。...
经历世态炎凉,遭遇人情冷暖,身陷死局的人向天借命五十年,从此激流勇进,永不言败!半块血玉另有乾坤,一根中指成就无双妙手,所过之处群芳环绕,环肥燕瘦,美人多娇。当左手中指拥有透视异能的叶伤寒弃学回家务农后,山里人家的生活从此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我是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屌丝。一次被逼债,我被结婚了。一个莫名出现的儿子,我被当爹了。一句口舌之争,我被卷入豪门的纷争。从此,开始了我不平凡的经历,金钱?美女?权势?得不到,那不是白活了?...
为了游戏里的皮肤,女友竟然背着我百星荣耀王者强势回归,手把手教你上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