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当然,我跟爱因斯坦没法比,后来从事的也不是自然科学。但是,我的确感到思考是一种巨大的快乐,我在阅读哲学书籍的时候同样感到了这种快乐。亚里士多德把哲学的沉思称作人生最高的幸福,完美的幸福,因为在这个时候,我们不是作为人,而是作为在我们之中的神过这种生活的,这是神性的生活,是在做合于我们身上最高贵部分的事情。他是一个大哲学家,他说的想必是他的亲身感受。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感受没有他那么强烈,但我多少也体会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问题,得出自己的见解,这是一种幸福。
就智力生活而言,我觉得阅读的价值主要不在于学到一些现成的知识,而在于锻炼我们的头脑,刺激它始终处在活跃的状态,享受智力活动的快乐。这个东西比具体的知识重要得多,有了这个东西,你才是一个知识分子。什么是知识分子?并不是说你读了几年书,有了一些专业知识,拿到了文凭,就是知识分子了。知识分子是那种从智力活动本身得到了莫大快乐,从此改不掉智力活动习惯的人,他觉得动脑筋思考问题太快乐了,你不让他动他就非常难受,而且也不可能,他永远保持着对知识的热情,这样的人才是知识分子。其实,一切本质意义上的学习都是自学,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各行各业都是这样的,人是要一辈子学习的。那么,坚持一辈子学习的动力从何而来?就来自对智力活动的热爱,来自过智力生活的习惯。
2)作为情感生活的阅读
阅读不但让我们过一种智力生活,还可以让我们过一种情感生活,使我们的感受能力得到生长和发展,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在这方面,效果最显着的,一个是欣赏艺术作品,音乐、绘画等等,一个就是阅读文学作品。泰戈尔说过一句话,他说:如果我小时候没有听过童话故事,没有读过《一千零一夜》和《鲁宾逊漂流记》,那么我现在眼中的世界就不会这么美好。的确是这样的,一个人经常受文学艺术作品的熏陶,他对美就会比较敏感,内心世界就会比较丰富。
我们都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但是,内心世界不同的人,他们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因此实际上也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上。一个内心贫乏的人,和一个内心丰富的人,这两个人好像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其实他们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那种内心贫乏的人,他眼中的世界也是贫乏的,一切都缩减为功用。有一年我去三亚亚龙湾,那还是比较早的时候,海南岛刚在开发,亚龙湾还没有酒店,就搭了几个小帐篷。住在海边的帐篷里,每天从早到晚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海的那种庄严,那种神秘,我感觉特别好。有一天,来了几个游客,估计是做生意的,他们站在海边看了一眼,扭头就走了,边走边说这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一摊水。我知道他们是来找那些大宾馆或者那些旅游设施的,没有找到,就觉得很失望。本来那个亚龙湾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就是大海嘛。一个人面对所谓什么都没有的大海,这正是最纯粹的时候,但他们一点感觉也没有,这真是没有办法。当时我就特别鲜明地感到,不同的人眼中的世界真是不一样的。可以断定,这些人是从来不读文学作品的。所以,对大自然的感受也好,对人生的感受也好,是需要培育的,通过看文学作品,看那些有感受力的人写的书,你就会受到感染,得到提高。
我回忆我自己上高中和大学的时候,我花工夫最多的是两件事,一个是写日记,一个是读课外书,这可以说是我的两门主课。通过读课外书,我受大师们的熏陶,通过写日记,我积累自己的感受。说实话,我在北京大学的时候,就不是一个好学生,课上是不用功的。我学的是哲学系,进学校之前,我抱着很大的期望,觉得是最高学府嘛,而且当时哲学系是很高分的专业。到了那里一看,基本上是反复讲那些教条的东西,比如一本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当年是大学哲学公共课的教科书,又是我们哲学系的专业基础教科书,我花一个星期就看完了,但我们要学两年,怎么受得了?所以我上课基本上是不听讲的,上大课就逃课,不会被发现,小课逃不了,老师在上面讲,我就在下面看我自己的书。按照当时专业的要求来说,我看的基本都是所谓课外书,其实有些就是哲学书,但是课程里是没有的。大学那几年里,我真正的收获不是从课堂上得来的,而是自学得来的。现在看来,我当时也没有受我那个专业的限制,看了大量的文学书,小说、诗歌之类,最喜欢俄罗斯文学,什么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这些人的书凡出版的都看了。西方小说也看了很多,西方哲学原着也看了一些,比如休谟和罗素的。我真的体会到,文史哲是不分家的,你不要以为你学哲学的就应该专门看哲学书,你学文学的就应该专门看文学书,这样是学不出来的。精神生活的领域本来是打通的,不要让自己被专业限制住。其实我也很用功,但是我把功夫用在课外书上面,这实际上就是自学,给我的好处是最大的。如果没有那些自学的话,光是听课、应付考试,我想我现在会平庸得多。
第50章直接向大师学习(2)
你们从事的是自然科学,据我所知,其实很多大科学家也不受自己专业的限制,他们的兴趣是很广泛的。比如达尔文,他小时候酷爱莎士比亚,年轻的时候喜欢诗、音乐、绘画。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是一个很棒的小提琴手,他自己说,他喜欢音乐,喜欢科学,这两者是同一种渴望。他的阅读面也很广,酷爱塞万提斯,尤其对哲学很有研究,熟悉斯宾诺莎、休谟、康德的哲学思想,对他们的评论很有见地。在他的文集里,许多文章是讲哲学的,还有许多是论教育的。我觉得他非常了不起,不仅仅是一个大科学家,也是一个大思想家。他的文章也写得非常好,说他是一个大作家也当之无愧。我觉得不管你是哪一个专业的,如果你被这个专业局限住了,你一定是比较渺小的。你是一个人,而不仅仅是一个专业人士、一个专家。作为一个人,你的领域是很宽广的,你应该让自己获得丰富的、多方面的精神享受。如果一辈子只当专家,只具备一个狭小领域里的专门知识,你就是当了一辈子的工具,哪怕是一个好工具,这个损失实在太大了。
我建议你们养成两个习惯,一个是读人文书籍,一个是写日记,这是使自己内心世界丰富起来的两个基本途径。有一个很大的误解,好像读文史哲方面的书是研究文史哲的学者的事,不是一般人的事,不是其他专业的人的事,写作则是作家的事,也不是一般人的事。其实,对于一个重视精神生活的人来说,阅读和写作都是他的事。本真意义上的阅读和写作都是非职业的,属于每一个看重灵魂生活的人。严格地说,成为一种职业已经是堕落了。我对此深有体会,为了发表而写作,为了写要发表的东西而读书,写作和阅读都不纯粹了,与真实的内心需要脱离了。我常常提醒自己,警惕这种情况,不让它成为常规,不让职业性的阅读和写作排挤掉精神生活。
爱的四重奏 山居笔记 这个历史挺靠谱 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日本史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 千年一叹 两宋风云 岁月与性情:周国平心灵自传 周国平论人生 笛声何处 闲情的分量 借我一生 周国平自选集 诛仙之问道青云 吾师余秋雨 塞北三朝 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美国史 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 周国平散文精粹:安静 人生哲思录
六年前,他惨遭陷害,家破人亡。六年后,他王者归来,天威浩荡。为挚爱,他十步杀一人。为亲人,他一手遮九天。...
十年前,女友被抢,带着耻辱意外身亡。十年后,他从不可思议的修真世界归来。本想过平静的生活,然而太善良总会受到欺压,唯有重新绽放光芒,化身恶魔!翻云覆雨,从现在改写历史,开始逆袭之路!...
江锋一个即将上高三的学生,莫名其妙成为了制衡三界的使者,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神仙打电话过来,让他去处理紧急事件。书友...
天地为棋盘,众生为棋子!不愿做棋子,当为下棋人!棋败,身死道消!棋胜,万寿无疆!一枚古朴的围棋子,带着古海穿越到神洲大地!天道无穷,人寿有穷,做天地之棋子,安享数十年寿命,待提子时,化为一坯黄土,烟消云散。还是跳出棋盘,做落子人,与天对弈,为自己赢取一个永生?我来了,我就要万寿无疆!...
正阳宫灯火通明。宫殿金碧辉煌恢弘大气,所有装饰无一不彰显皇家威严。但是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血腥气息,硬生生的将威严的大殿染上一抹诡异。宫人们全都低垂着脸,不敢注视大殿中央的皇后,更不敢去看王位上的帝王和他怀中的宠妃。痛前世,凌知雾帮助渣男登上王位,还生下一个儿子,她成为皇后,却没想到,这个男人竟联合她的嫡姐砍掉她的四肢,装进满是虫蛊的瓮中,杀掉了他们的儿子,最终她死不瞑目。重生一世,这一世必将要他们血债血偿!...
被人挑断手筋脚筋,绝望之际,获得道法传承,修术法,捉妖邪,斗邪修。...